江城子 · 元宵苦雨

儿童铙鼓闹新年。正喧然。画屏前。为甚和风和雨、晚廉纤。遥想云中今夜月,人不见,暗团圆。
有人携手玉阑边。悄无言。恰凭肩。且向红灯绿酒、共流连。翠袖双擎私致语,君莫负,上元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城子·元宵苦雨》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王弗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1. 诗词原文
    儿童饶鼓闹新年,正喧然。画屏前。为甚和风和雨、晚廉纤。遥想云中今夜月,人不见,暗团圆。有人携手玉阑边,悄无言。恰凭肩。且向红灯绿酒、共流连。

  2. 诗词解析

  • 元宵节的氛围:诗中提到了“正喧然”和“画屏前”,描绘了元宵节热闹的场景,儿童的饶鼓喧闹声和人们欢聚一堂的热闹氛围。
  • 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和风和雨”暗示着天气的变化,而“晚廉纤”则可能指的是细雨蒙蒙的夜晚。这样的自然景观与人们的喜悦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 月亮与人的情感:“遥想云中今夜月”表达了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月亮虽然出现在夜空中,但它无法触及到人间,因此诗人只能通过想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人不见,暗团圆”描绘了一种虽不能见面却心心相印的情感状态。这里的“团圆”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团圆,更象征着彼此心灵的契合。
  • 友情与欢乐的交融:“有人携手玉阑边”,描述了人们在节日中欢聚一堂的情景,其中“携手”暗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 节日的欢乐场景:“且向红灯绿酒、共流连”,表达了人们在节日里畅饮狂欢的愉快情绪,红灯绿酒象征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江城子·元宵苦雨》不仅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苏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创作背景
  • 苏轼的生活经历:苏轼一生坎坷,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和贬谪生活。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些艰难岁月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及其深刻的情感体验。
  • 节日气氛的反映:苏轼的许多作品都以节日为背景,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江城子·元宵苦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对传统节日元宵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家庭、友情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