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黄河

天下滔滔也,逝者尽如斯。何故逆流牵挽,争似顺流时。一片孤帆隐隐,万里长风浩浩,相送渺何之。频听长年语,神力勉扶持。
君低咏,吾高卧,两相宜。阅尽风波人世,此地坦无疑。道自昆仑发脉,又忆龙门疏凿,九曲绕如丝。波浪年年有,清浊几人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黄河》是黄永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通过对黄河壮丽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雄伟与力量,同时表达了词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调歌头·黄河》:

  1. 作者介绍
  • 词人黄永,字云孙,号艾庵,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水调歌头·黄河》是他众多作品中之一。他的词风以不趋新斗险、整摄自余情致著称。
  • 黄永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水调歌头·黄河》,还包括他的《绣香草》、《黄云孙诗选》等多部作品,这些都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1. 作品背景
  • 《水调歌头·黄河》创作于金代,当时元好问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其词作风格豪迈激昂,常表现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黄永作为同邑词友,在文学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首词可能是受到了元好问等人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
  1. 主题思想
  • 《水调歌头·黄河》通过黄河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词中既有对黄河磅礴气势的描述,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
  • 词中的“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大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等描述,生动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内心的豪放和不羁。
  1. 艺术手法
  • 黄永在《水调歌头·黄河》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如将黄河比作九天之上的吕梁千仞、钱塘八月的钱江潮,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生动形象。
  • 此外,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和对比的手法,通过黄河的壮美与中流砥柱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深度。
  1. 语言风格
  • 《水调歌头·黄河》的语言风格宏大而不失细腻,既有雄浑的气势,又有婉约的情感。这种风格既符合黄永的文学素养,也符合他个人的情感表达。
  • 在词中,黄永采用了平实而富有力度的语言,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黄河的磅礴之力,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
  1. 文化意义
  • 《水调歌头·黄河》不仅是黄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一种延续和发扬。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面对挑战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勇往直前。
  •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黄永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思考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水调歌头·黄河》是黄永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所创作的一篇佳作。它不仅仅是对黄河壮美的颂歌,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社会、自然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