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常理斋叠韵八绝

昨梦依稀草阁中,故人欢笑昔年同。
谁知杀贼精灵至,万里蓬飘认故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常理斋叠韵八绝》是清代诗人慈国璋创作的一首诗文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作的内容、风格和历史影响:

  1. 作者介绍
  • 慈国璋,清代的诗人,其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清朝晚期。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个人境遇。
  1. 内容解读
  • 《哭常理斋叠韵八绝》通过“哭”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离去的哀伤。诗中的“草阁中”、“故人欢笑昔年同”等词句,描绘了一幅往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而“万里蓬飘认故丛”则展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孤独无助的感受。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了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这种用景抒情的方式,使得诗歌在表达深层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1. 历史背景
  • 慈国璋所处的时代,正值晚清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国家危机四伏的年代。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通过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描写,如“闻报惊心疑信中”、“三径黄花相约处”,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以及对友情的重视。
  1. 艺术特色
  • 《哭常理斋叠韵八绝》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特别是使用叠韵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朗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味。
  • 这首诗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押东韵,显示了诗人对古典诗词形式的掌握和运用。

《哭常理斋叠韵八绝》不仅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后世的推崇,更在文学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