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润不至

岁除寄我病中书,相约寻春过敝庐。
迟尔不来春欲暮,可曾病与岁俱除。
雨寒邃谷莺声寂,花落清江水涨初。
几日侯芭能载酒,元亭惆怅子云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迟子润不至》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杨毓秀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杨毓秀,字子坚,东湖人,有《萦清楼集》传世。
  • 杨毓秀作为清代的诗人,其创作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
  • 岁除寄我病中书,相约寻春过敝庐。
  • 迟尔不来春欲暮,可曾病与岁俱除。
  • 雨寒邃谷莺声寂,花落清江水涨初。
  • 几日侯芭能载酒,元亭惆怅子云居。
  1. 诗歌赏析
  • 杨毓秀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友人未到而引起的惆怅之情。
  • 诗句“岁除寄我病中书,相约寻春过敝庐”展现了两人在疾病中的相互扶持,以及共同期盼春天的到来。
  • “迟尔不来春欲暮,可曾病与岁俱除”反映了诗人因病未能如约相聚的遗憾。
  • “雨寒邃谷莺声寂,花落清江水涨初”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美丽的画面,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
  • “几日侯芭能载酒,元亭惆怅子云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未来归来的期盼以及此刻的孤独感。

《迟子润不至》不仅展现了杨毓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友人深深的情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