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树间,良夜气以静。
溪水鸣潺潺,柔浪撼倒景。
吾徒乃无事,投足避闾井。
故人送柴门,有烛未须秉。
穿汀互歌答,花径曲于绠。
碧海流清光,搜奇刻妆靓。
造化无停机,变态在俄顷。
林深杂渔唱,不异太古永。
名浮何足竞,蹙蹙究靡骋。
神役中动摇,就儒耻进幸。
诗书散左右,字字尽斫郢。
微言立根株,内固则外屏。
惟我二三子,相对心耿耿。
交病还交攻,自励诚自幸。
悔尤何穷斯,掩德讵一眚。
波澜触尘网,谐笑蹈语阱。
林杪落梵钟,流响发深省。
爽气涤酒肠,野色洗诗境。
感愤机两忘,风露戛衣冷。
一啸溪光溶,归路散人影。
溪上踏月调方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上踏月调方容》是清代诗人杨士凝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画面:明月从树间升起,夜晚的空气中弥漫着寂静。溪水潺潺地流淌,温柔的波浪似乎撼动着倒映在水中的景致。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没有其他杂事可做,便随意漫步,避开了尘世的喧嚣。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它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每一句五个字,共四句,简洁明了,节奏和谐。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易于诵读,同时也方便读者快速把握内容。
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对月亮、溪水和周围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主题选择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本质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这反映了诗人追求真实与朴素的文学理念。同时,诗句中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意象,如“明月出树间”、“溪水鸣潺潺”,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溪上踏月调方容》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它通过简洁明快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