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篷掀处绿烟忙。人家烟际藏。两行深柳半圈墙。浓阴如故乡。
风过处,一丝凉。蝉声飘客航。可怜飘不到羲皇。教人思北窗。
阮郎归 · 丰城道中始闻蝉声
介绍
《阮郎归·丰城道中始闻蝉声》是黄之隽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丰城道中途中偶闻蝉声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下面将详细介绍《阮郎归·丰城道中始闻蝉声》:
作者简介:黄之隽,字若木,一字石牧,号虐堂。休宁籍,江南华亭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中允。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有《𢈪堂集》。作为一位清代的诗人,黄之隽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其科举考试的成功,还体现在其丰富的诗词创作上。
诗词原文及翻译:《阮郎归·丰城道中始闻蝉声》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捕捉了诗人在丰城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写道:“小篷掀处绿烟忙。人家烟际藏。两行深柳半圈墙。浓阴如故乡。”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夏日乡村图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之中。同时,诗人又以“风过处,一丝凉。蝉声飘客航”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与向往。最后两句,“可怜飘不到羲皇。教人思北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失落或哀愁,让人不禁思考起古代传说中的羲皇时代,以及那些美好记忆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遥不可及。
艺术特色: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自己的审美感受,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例如,“绿烟忙”、“浓阴如故乡”等意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又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此外,整首词的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性,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阮郎归·丰城道中始闻蝉声》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旅行,带领人们穿越到那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夏日午后,感受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