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舟中咏月

钩曲宜钩帐额纱。梳斜宜掠翠鬟鸦。镜圆宜照玉腮花。
每夜换将奁具好,荒江投向客船差。掩篷眠去懒看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舟中咏月》是清代诗人黄之隽创作的一首词

在这首词中,黄之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下江上的景象和舟中的情态,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以下是这首词的详细内容:

  1. 钩曲宜钩帐额纱:“钩曲宜钩”形容月亮的形状如同弯钩一般,勾勒出夜空的轮廓;“帐额纱”则是指船篷上悬挂的帐幕边缘,通常用薄纱制成,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欣赏。
  2. 梳斜宜掠翠鬟鸦:“梳斜宜掠”形容月光柔和地照在女子的头发上,使得鬓角的发丝如翠鸟的羽毛一样闪烁;“翠鬟鸦”则是形容女子头发的黑色,如同乌鸦的羽毛。这句诗赞美了月光下的美景以及女子的美丽。
  3. 镜圆宜照玉腮花:这里的“镜圆”指的是镜子的圆形边缘,它反射出明亮的月光,使脸部轮廓更加分明;“玉腮花”则是形容女子脸颊上的红润,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动人。这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照耀下女性容貌的娇艳。
  4. 每夜换将奁具好,荒江投向客船差:这里的“每夜换将奁具好”意味着每次夜晚来临,都会更换新的妆具,准备迎接新的一天;“荒江投向客船差”则是指在江边抛洒掉多余的妆具,这些被遗弃的物品随着江水流向远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5. 掩篷眠去懒看他:最后的“掩篷眠去懒看他”表现了词人对于这种美好景致的留恋之情。他选择在船篷下安睡,不去注意其他的事物,只享受眼前的宁静和美丽。这句话体现了词人对于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浣溪沙·舟中咏月》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词作中的宁静、美丽以及词人的深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和谐融合,这首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