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理斋殉节诗

四座且弗喧,听我昔岭歌。
昔岭在何许,蚕丛隘岷峨。
西边稽天诛,元帅挥雕戈。
转输重兹地,守处烦麾柯。
曰予有良吏,抚绥得人和。
三年委持筹,宽大捐烦苛。
一朝起困兽,踶躅何其多。
仓皇抱穷垒,一燎惊原阿。
矫矫常大夫,在险气弗蹉。
从容挥壮士,飞风雪滂沱。
崇庾为盗粮,臣死罪匪讹。
丈夫一取贼,殉职期无佗。
是时鼓声衰,黑云颓岩陁。
大呼驰杀贼,义勇推山河。
力穷舌不断,碧血漂丹莎。
忠诚激厮羌,并尽无委陀。
光之司勋爵,宠锡章羔紽。
巍巍浣溪祠,冠冕瑽金珂。
彰彰桐乡碑,故老恒摩挲。
蜀之水悠悠,蜀山高峨峨。
至今昔岭头,铁马空中过。
谁为燕然铭,勒此并不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理斋殉节诗》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古诗。此诗由杨梦符所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赞美。该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国家和民族责任感的深刻认知。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常理斋殉节诗》的作者为清朝的文学家杨梦符,他通过自己的文字作品,向世人传达了对忠诚、责任及英勇牺牲精神的尊崇。
  2. 诗歌原文:诗中“四座且弗喧,听我昔岭歌。昔岭在何许,蚕丛隘岷峨。”描绘出一幅历史场景的图景;”西边稽天诛,元帅挥雕戈”则表现了一种悲壮的历史氛围,展现了当时战场的紧张局势。
  3. 诗歌主题:整首诗围绕“忠”的主题展开,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忠贞不渝精神的高度赞扬。
  4.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
  5. 后世影响:此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学者和诗人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过这首诗中的诗句,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6. 文化背景:在探讨此诗时,不能忽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清朝末年,国力衰微,战乱频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像杨梦符这样的文人,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常理斋殉节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人的思想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