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乎叔带召戎来,举国倾危九庙哀。
拳勇竟遭王室乱,首谋尚纵贼人魁。
失民更为丛驱爵,毕世难偿债筑台。
坐视陆沈谁任责?
事平敢望救时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天乎叔带召戎来,举国倾危九庙哀。
拳勇竟遭王室乱,首谋尚纵贼人魁。
失民更为丛驱爵,毕世难偿债筑台。
坐视陆沈谁任责?
事平敢望救时才。
《和议成志感》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清末国事的深切忧虑与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中“天乎叔带召戎来,举国倾危九庙哀”描绘了国家动荡不安的景象,通过“叔带”这一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对外敌入侵的愤慨和国家的危机。紧接着“拳勇竟遭王室乱,首谋尚纵贼人魁”,揭示了国内权力斗争的激烈,以及外敌入侵对国家内部混乱的加剧。
诗中“失民更为丛驱爵,毕世难偿债筑台”则反映了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以及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重税修建宫室的行为。最后两句“坐视陆沈谁任责?事平敢望救时才”,则是对当时无能政府的强烈指责,以及对将来能否有能人挽救时局的疑问。
《和议成志感》不仅展现了清末社会的动荡不安,更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反思。黄遵宪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描写,传达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作品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