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咏夕阳天,矶边泊战船。
云开千嶂月,风敛一江烟。
列阵朝擒贼,谈兵夜扣舷。
誓将身许国,何止着鞭先。
战罢晚归
介绍
“战罢晚归”是一首出自清代的诗歌,由杨岳斌所作。杨岳斌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率领湘军水师与太平军作战后的情景。诗中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壮烈和牺牲的精神,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承诺。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分析:
作者介绍:杨岳斌,字云峰(1789—1855),湖南长沙人,清朝军事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他在咸丰年间参与了多场重要的战役,特别是在江西湖口、武昌等地的战斗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诗作内容:诗的开头“归咏夕阳天,矶边泊战船”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士兵们停歇在矶边,停泊着战船,夕阳西下,江水平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战斗氛围。接着,“云开千嶂月,风敛一江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壮阔而深邃的感觉,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性和胜利后的喜悦。最后两句“列阵朝擒贼,谈兵夜扣舷”则表现了士兵们虽然劳累但却士气高昂的战斗状态,以及他们在夜晚依然沉浸在军事讨论中的专注和热情。
诗作主题: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描述杨岳斌指挥湘军水师与太平军作战后的情境。通过“归咏夕阳天”、“列阵朝擒贼”、“谈兵夜扣舷”等词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士兵们的战斗经历,还体现了他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和为国献身的决心。诗中的这种精神,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它反映了封建时代军人对于国家和民族责任的一种深刻理解。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形象描写,都是其受到后人推崇的原因。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通过对“战罢晚归”这首诗及其背后历史背景的研究可以发现,杨岳斌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他的诗作不仅仅是对个人战斗经历的回忆,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精神风貌的记录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