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麓和焦听堂原韵

偶从樵访道乡台,千树桃花万点苔。
幽径已无尘客到,深山惟有白云来。
松间联句僧煎茗,石上陈肴鸟劝杯。
醉里不须嗟世乱,座中都是济时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岳麓和焦听堂原韵》是晚清诗人杨岳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密切相关。杨岳斌,原名载福,字厚庵,出生于湖南善化。他幼年时即表现出骑射的天赋,后来在道光末年补长沙协外委,并在咸丰初年跟随曾国藩成为水师营官。在多次战役中,他身经百战,为湘军水师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治初年,他官至陕甘总督。然而,他在光绪间一度再度出山,赴台湾与刘铭传一同抵抗法军。晚年,杨岳斌病逝,谥号勇悫。

《登岳麓和焦听堂原韵》的内容展现了杨岳斌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其对人生哲思的深刻感悟。诗中描述了诗人偶遇樵夫访道,欣赏千树桃花、万点苔痕的自然美景。诗人在深幽的小径上,无尘客到,只有白云悠然自得地飘过。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描绘了僧人煎茗、鸟儿劝饮的场景,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些细节不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也让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整首诗以“醉里不须嗟世乱,座中都是济时才”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心怀济世之志的豪情壮志。

《登岳麓和焦听堂原韵》不仅是杨岳斌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晚清文人及其诗歌艺术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对其文学成就给予肯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