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绿春烟,墙红古岸,嫩阴催夕。系棹门前,闲鸥道行客。垂杨万缕,还认是、蛾眉颜色。愁绝。塘外野风,作落花消息。
明珰宝瑟。依约芳踪,淮流共清澈。招魂荐饮,素月上瑶席。谁和叩舷哀唱,隔浦数声渔笛。问翠鬟何处,应在碧云天末。
惜红衣 · 露筋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红衣·露筋祠》是清代黄燮清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古岸、垂杨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落花时节的感伤情绪。这首词以水绿和春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墙红与古岸相映成辉,嫩阴催夕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傍晚时分的宁静。
《惜红衣·露筋祠》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是理解整首词的关键。词作中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更蕴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哀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以及作者在美好事物面前的无力感和对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惜红衣·露筋祠》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风景诗,而是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思。
从艺术手法上看,《惜红衣·露筋祠》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暗喻。例如,“还认是、蛾眉颜色”中的“蛾眉”,不仅是对古代美人的一种赞美,同时也隐喻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这种用词之巧妙,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另外,词中还多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塘外野风”与“淮流共清澈”之间的对比,既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反映了词人的心境变化。
《惜红衣·露筋祠》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吸引了无数读者,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