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平山堂下废园

酒国寒深,箫楼梦远,平芜绿过危廊。翠减红疏,知他几阅星霜。黄金销尽繁华歇,有流莺、代诉荒凉。漫思量。罗袂珠帘,一例斜阳。
烟花休忆南朝事,便寻常池馆,也历沧桑。蝴蝶飞来,犹怜往日衣香。东风自觉无聊甚,到春来、懒上垂杨。最心伤。月里歌声,都在邻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平山堂下废园》是清代诗人黄燮清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颂。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黄燮清(1698年—1784年),字寿谷,号梅屋,又号石湖居士,浙江嘉兴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清代文人,尤以诗闻名,被誉为“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既有忧国忧民的豪放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感慨的婉约词。黄燮清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好评,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较大。

  2. 作品原文
    酒国寒深,箫楼梦远,平芜绿过危廊。翠减红疏,知他几阅星霜。

  3.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高阳台·平山堂下废园》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开篇,通过描写废园的荒凉景象,引出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个人感慨的沉思。全词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体现了黄燮清作为“浙派”诗人的语言特色。
  • 情感内涵:通过对废园的描绘,词人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中,也渗透在整首词的情感表达里。黄燮清借此词传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高阳台·平山堂下废园》不仅是黄燮清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更以其深沉的思想内容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