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甲戌端午

招得薰风驱暑,插艾门庭,下帷深寂。菖蒲酒盏,漫掬流花自涤。长添线影,闲情消尽,缠臂丝红,沈波菰黑。拟起湘累问讯,近日湘江秋夜,龙啸消息。堪笑钟馗倚壁。
脚靴手板须半赤。面目嶙峋甚,算么么群丑,望风辟易。吟壶清晏,阚室啸梁无迹。门外黎邱千百变,搅一天风色。天龙竖指,忘却魔眼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浅析《丹凤吟·甲戌端午》的艺术特色

《丹凤吟·甲戌端午》是清末近现代初杨玉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独特情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从艺术手法上看,《丹凤吟·甲戌端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招得薰风驱暑,插艾门庭”,“长添线影,闲情消尽”等,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使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词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缠臂丝红,沈波菰黑”与“湘累问讯,近日湘江秋夜,龙啸消息”进行对比,突出了端午节的独特意义及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此外,词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

从主题思想上看,《丹凤吟·甲戌端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词中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渴望。同时,词中还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例如,词中提到的“湘累问讯,近日湘江秋夜,龙啸消息”,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外,词中还将端午节与钟馗、龙等元素相结合,展现了端午节的神秘色彩和深厚文化内涵。

《丹凤吟·甲戌端午》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深刻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这部作品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