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丁丑端节

续缕关情,书裙故事,年华又到。丝菖酒面,角黍波心,老去无多怀抱。还是闭门,曼引诗声,暗温词稿。任遗钿拾翠,金鞭公子,歌呼沿道。
空见说、红荔湾头,流花桥畔,雷鼓云旗喧扰。阑干波影,粉麝风香,十里暄阳芳草。空巷近传,夜禁门迟,春台酺早。讲水嬉深意,莫负湘江一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武慢·丁丑端节》是清末近现代初杨玉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词作背景
  • 创作年代:词作完成于清末近现代初,具体年份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 作者信息:杨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广东香山人。他是一位举人,曾考取内阁中书,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
  1. 词作内容概述
  • 怀旧情感:词中充满了怀旧和感伤的情感色彩。通过对“续缕关情,书裙故事”等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留恋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 生活场景:描述了一种典型的节日氛围,如“丝菖酒面”“角黍波心”,以及热闹非凡的场景,如“金鞭公子,歌呼沿道”,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节日之中。
  • 自然景观:词中不仅描写了繁华的节日景象,还细致地刻画了自然美景,如“阑干波影”“粉麝风香”,以及“十里暄阳芳草”,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红荔湾头”象征繁华的城市,“流花桥畔”则暗示着历史变迁中的城市风貌。
  • 语言风格: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新颖的表现手法,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1. 文化价值
  • 历史反映: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清末近现代初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心理感受。
  • 艺术成就:作为一首优秀的词作,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其艺术成就值得后人研究和欣赏。

《苏武慢·丁丑端节》是一首充满怀旧和感慨的词,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缅怀。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社会风情的窗口,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文学的重要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