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寄题扫叶楼

叶积庭深,楼空一渺,于今几度秋风。芳草斜阳,难寻拥彗高踪。芒鞋竹帚晨昏课,想俳佪、频绕芳丛。似闲愁、扫去还来,未许雍容。
凄凉东海红桑老,算未秋摇落,已倒梧桐。诗恐惊人,丹青寄慨情浓。谢家春草池塘梦,园半亩、分付奚童。客径迟开,一任云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寄题扫叶楼》是清末近现代初杨玉衔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杨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广东香山人。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词人,还是一位学者和教育者。杨玉衔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至广西知府,并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的教授。
  2. 词作原文
    叶积庭深,
    楼空一渺,
    于今几度秋风。
    芳草斜阳,
    难寻拥彗高踪。
    芒鞋竹帚晨昏课,
    想俳佪、频绕芳丛。
    似闲愁、扫去还来,
    未许雍容。
    凄凉东海红桑老,
    算未秋摇落,
    已倒梧桐。
    诗恐惊人,
    丹青寄慨情浓。
    谢家春草池塘梦,
    园半亩、分付奚童。
    客径迟开,
    一任云封。
  3. 词的意象与情感:在词中,杨玉衔通过“叶积庭深”与“楼空一渺”勾勒出一种萧瑟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怀念。词中“芳草斜阳”,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草木凋零的画面,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易逝。而“芒鞋竹帚晨昏课”,则透露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体悟,以及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杨玉衔的这首《高阳台·寄题扫叶楼》不仅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深邃的哲理思想著称,更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成为了研究近现代文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该词的研究,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其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