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秋闺

几年春事都抛却。心绪真无着。新秋一叶坠梧桐,怕记落花寒食、是东风。
望他征雁传音信。渐渐黄昏近。啼痕休怪月明知,强对隔帘鹦鹉、话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秋闺》是清代文学家姚燮的一首回文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姚燮,字梅伯,号复庄,晚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画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道光举人,终身以著作教授。他的作品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及红学等多个领域。

  2. 作品原文: 残声雁远江横月。恨似山眉结。断烟屏隔泪珠弹。烛傍碎梧风叶响珊珊。 凉初枕倚愁边梦。甚说香篝凤。水沉帘锁露花霏。静夜诉谁幽怨比蛩啼。

  3. 诗词原文: 残声雁远江横月。恨似山眉结。断烟屏隔泪珠弹。烛傍碎梧风叶响珊珊。凉初枕倚愁边梦。甚说香篝凤。水沉帘锁露花霏。静夜诉谁幽怨比蛩啼。

  4. 诗词赏析:姚燮的这首《虞美人·秋闺》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愁绪和细腻的情感。首联“残声雁远江横月”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夜晚景象,暗含着作者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恨似山眉结”则表达了内心的愁苦如同深重的山峦,难以驱散。而“断烟屏隔泪珠弹”更是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将作者心中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而言,此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思绪。

  5. 创作背景:姚燮的《虞美人·秋闺回文》创作于清朝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战乱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内心世界也更加复杂,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多样。姚燮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人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虞美人·秋闺》的简要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艺术价值。这不仅是对古典诗歌的一种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