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斜阳深照海山楼,摇落一身秋。看百蛮烟火,三江关塞,风物都收。胡马何时荡尽,清泪洒沧洲。举目无人处,如此神州。
佗也蛮夷大长,正韩彭醢后,猛士难求。让书生掉舌,三寸抵貔貅。算兴亡非关形胜,换谁家天下在人谋。依然是云横古垒,山枕寒流。
八声甘州 · 南溟秋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声甘州·南溟秋望》是杨圻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清末至民国时期。这首词通过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作者简介:杨圻(1875—1941),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早年以秀才身份进入官场,曾担任詹事府主簿、户部郎中等职。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选择在香港病卒,结束了其充满波折的人生旅程。
词作内容:《八声甘州·南溟秋望》中,杨圻用沉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南溟秋日的景象。他通过对百蛮烟火、三江关塞的描述,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地理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词中也表达了对胡马清泪洒沧洲、举目无人处如此神州等场景的感慨。
艺术特色:此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杨圻通过自己的词作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个人情感的波动。
《八声甘州·南溟秋望》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体情感的历史文献。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