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二十九夜作

云暗风疏候,星明月晦天。
松涛连夜响,竹树起寒烟。
石砌虫鸣急,霜篱菊尚鲜。
垂帘宵独坐,睡去梦魂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孟冬二十九夜作》是清代诗人黄文仪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道光年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黄文仪,生年不详卒年,清道光年间人士。据《凤山县采访册》记载,其为凤山邑附贡,与施懿琳同为当时文人。
  2. 诗歌原文
    云暗风疏候,星明月晦天。
    松涛连夜响,竹树起寒烟。
    石砌虫鸣急,霜篱菊尚鲜。
    垂帘宵独坐,睡去梦魂圆。
  3. 诗歌鉴赏:《孟冬二十九夜作》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孟冬夜晚的景象和感受。首两句“云暗风疏候,星明月晦天”勾画出一个宁静而又稍显凄凉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中,“松涛连夜响,竹树起寒烟”,通过声音和景色的对比,增添了夜晚的氛围感和动态变化,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松涛和感受到冷烟。
  4. 主题思想:虽然诗中没有明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世界,追求内心平和的境界。
  5. 艺术特色:《孟冬二十九夜作》在艺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用词精准、意境深远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上。诗人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一种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超越了文字本身,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6. 文学价值:《孟冬二十九夜作》作为清代诗人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孟冬二十九夜作》作为清代诗人黄文仪创作的五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