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歌

士为知己用,岂为黄金来。隗也自荐吾不取,嗣王况复多疑猜。
黄金台,高崔嵬,毕竟豁达非庸才。隗也一言动人主,七十二城烟尘开。
吁嗟昭王安在哉,驽马骄鸣骏马哀。渥洼之产不复至,天闲仗马称良材。
细刍凿粟供饱食,金羁玉勒生光辉。伏枥老骥瘦且死,骨朽不识黄金台。
黄金台,高崔嵬,夕阳凭吊迷蒿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金台歌”是一首著名的中国古代诗歌,作者是唐朝的诗人李白。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李白的一次壮游有关。据记载,李白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天离开长安,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旅程。这一年的夏天,李白来到了洛阳,结识了当地的名士元丹丘,并受到了元丹丘的盛情相邀。于是,李白在元丹丘的陪同下游览了东都洛阳城。

在游览过程中,李白被洛阳城的繁华景象所吸引,尤其是城中的金铜台,更是让他感到十分震撼。据史书记载,金铜台位于洛阳城内,是一座高大的建筑,台上铸有金铜雕像,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因此,李白便有了创作《黄金台歌》的想法。

《黄金台歌》描绘了洛阳城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国家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诗中,李白以豪放的笔触,将洛阳城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的都市之中。同时,李白还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黄金台歌》是一首充满豪迈情怀、展现唐代盛世风貌的诗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