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退

蠡退悠然任瘴云,惊涛何事测纷纷。无才敢作《怀沙》赋,有恨犹迟誓墓文。
宛抱羽毛怜孔雀,亦知唇吻感秋蛟。谁将一寸莲花烛,长照茫茫碧海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蠡退》是清代诗人厉同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全文如下:

蠡退悠然任瘴云,  
惊涛何事测纷纷。  
无才敢作怀沙赋,  
有恨犹迟誓墓文。  
宛抱羽毛怜孔雀,  
亦知唇吻感秋蚊。  
谁将一寸莲花烛,  
长照茫茫碧海氛。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首先,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厉同勋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深度。例如,“惊涛何事测纷纷”中的“惊涛”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而“测纷纷”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深刻反思。此外,“宛抱羽毛怜孔雀,亦知唇吻感秋蚊”,则通过对比孔雀的优雅与蚊子的渺小,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不同角色和境遇的感慨。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蠡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厉同勋借范蠡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心境。范蠡作为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及经济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被后世广泛传颂。诗中的“有恨犹迟誓墓文”可能暗喻了范蠡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尽管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厉同勋通过范蠡的故事,传达了一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对人生挫折的深刻理解。

《蠡退》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佳作,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厉同勋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使得《蠡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蠡退》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而言,《蠡退》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