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萝寻微径,山意黯将暮。
幽讨忘体疲,窈窕入深坞。
激籁不通人,踏石凡屡渡。
返景忽难留,苍苍目争赴。
万竹皆为风,千花并成雾。
去鸟有遗音,归樵讵同趣。
夕梵怀信宿,春溪延缓步。
入门不生月,仍倚檐际树。
晚入石人坞还永兴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入石人坞还永兴寺》是清朝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晚入石人坞还永兴寺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
拨萝寻微径,山意黯将暮。
幽讨忘体疲,窈窕入深坞。
激籁不通人,踏石凡屡渡。
返景忽难留,苍苍目争赴。
万竹皆为风,千花并成雾。
去鸟有遗音,归樵讵同趣。
夕梵怀信宿,春溪延缓步。
入门不生月,仍倚檐际树。作品翻译
拨开藤萝寻找一条小路,山中景色昏暗即将黄昏。
在幽静的山林中寻求一种疲惫感,慢慢进入深不见底的林间小道。
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听不清,踩着石头走过多次的山坳。
夕阳西下难以停留,目光四处搜寻却只能匆匆赶往。
万顷竹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千朵花朵如同薄雾弥漫。
飞去的鸟儿留下悠扬的叫声,回家的樵夫们步履缓慢。
傍晚时分寺庙传来梵音,春天的溪流缓缓流淌。
走进寺庙却发现夜晚没有月亮,依然靠倚着屋檐旁的树枝休息。作者介绍
厉鹗(1692-1772年后),字太鸿,号樊榭,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厉鹗的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一生可谓多舛,但他的诗歌创作却颇具影响力。他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写景诗,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细腻入微著称于世。厉鹗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后世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看出厉鹗的诗歌才华,也能感受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