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吴西林泛舟西溪看梅

缓棹纵遥目,心与春流平。
邀侣以事解,得朋因寡营。
峰色烟上霁,竹风沙外清。
一夜丛梅发,几处山窗明。
香中林鸟语,引我沿溪行。
积翠点残雪,阴淡寒自生。
西崦未云夕,东畬方可耕。
稚子肯迎客,花间启柴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吴西林泛舟西溪看梅》是清朝厉鹗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泛舟西溪观赏梅花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画卷。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缓棹纵遥目,心与春流平。
    邀侣以事解,得朋因寡营。
    峰色烟上霁,竹风沙外清。
    一夜丛梅发,几处山窗明。
    香中林鸟语,引我沿。

  2. 作品译文
    慢慢划桨任远望,心情与春水般平。
    邀请伴侣来共赏,好友相聚少私情。
    山峰被烟雾笼罩着,竹林间风声如沙响。
    一夜之间梅花盛开,几处山窗映亮光。
    香气中林鸟在啼鸣,引领着我沿着江岸。

  3. 创作背景:厉鹗是清代浙江杭州人,字太鸿,号樊榭、南湖花隐等,是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生活在康熙年间,此时正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4. 作品赏析

  • 意境之美:厉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美好的自然世界,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无边的春意之中。
  • 语言之妙:厉鹗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
  • 情感之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1. 名家评价
  • 厉鹗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受到后世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吴西林泛舟西溪看梅》不仅是一部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它展示了厉鹗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