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狱中作

蔓尽瓜稀泪暗吞,须臾忍死可堪论。
谁明黄雀螳螂意,频见朱门主仆喧。
生世何堪当五浊,问天毕竟阻重阍。
身经波浪翻回在,待抉双眸挂国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丑狱中作》是清末诗人宁调元的一首七律,体现了其激昂悲壮的诗风和沉郁的风格。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时期,反映了作者在狱中的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宁调元(1863年—1912年),原名宁茂全,字调元,号听竹老人,江苏吴县人。清末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参与戊戌变法,后因政治原因被投入监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诸多反映社会不公和忧国忧民之作,其中《癸丑狱中作》便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2. 诗歌原文: 拒狼进虎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吉网罗钳新伎俩,牛头马面旧跳梁。烂羊满地都如梦,纸虎横空任暂狂。今日凭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3. 诗歌赏析:《癸丑狱中作》通过描绘牢狱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宁调元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与批判。诗中的“拒狼进虎亦何忙”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的无奈与抗争。而“奔走十年此下场”则反映了他的一生经历和政治生涯,以及最终落入困境的命运。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4. 文学价值:《癸丑狱中作》作为近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宁调元的个人才华和风格,也反映了清末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文人的命运波折。同时,该诗还为研究清末社会变革、文人命运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癸丑狱中作》不仅是宁调元个人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清末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