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夜起简俭堂

冻云忽卷乱山层,中夜支筇感不胜。
独倚悲歌刀作响,倦偎病骨被生棱。
林霜暗入三更柝,崖雪晴飘万帐镫。
欲就故人话尊酒,醉来还恐涕沾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军中夜起简俭堂》是赵文哲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冻云忽卷乱山层,中夜支筇感不胜。
    独倚悲歌刀作响,倦偎病骨被生棱。
    林霜暗入三更柝,崖雪晴飘万帐镫。
    欲就故人话尊酒,醉来还恐涕沾膺。

  2. 诗词赏析

  • 主题思想:《军中夜起简俭堂》表达了诗人在军营中的孤独与辛酸,以及对战争的无力感和对友情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冻云忽卷”形容天气突变,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林霜暗入三更柝,崖雪晴飘万帐镫”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病骨被生棱”与“刀作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 语言风格:赵文哲的语言简洁而含蓄,善于用词造句,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既具有美感,又富有哲理。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赵文哲,清朝时期的诗人,有《军中夜起简俭堂》等作品传世。他在乾隆年间曾参加过缅甸之役,并参与了大金川之役。这些经历使他对战争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推测,可能是在作者军旅生涯中的一个夜晚所写。
  1. 文学意义
  • 历史价值:《军中夜起简俭堂》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 文化意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研究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现代人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重要文本。

《军中夜起简俭堂》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的诗篇,它不仅展现了赵文哲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和胆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军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扇打开了解古代军旅生活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