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云忽卷乱山层,中夜支筇感不胜。
独倚悲歌刀作响,倦偎病骨被生棱。
林霜暗入三更柝,崖雪晴飘万帐镫。
欲就故人话尊酒,醉来还恐涕沾膺。
注释:
- 军中夜起简俭堂:军队中夜晚起床去参加简俭堂的宴会。简俭堂,即“简斋”,作者晚年退居江西星子县玉虚岩下时所建,以自号“简斋”。
- 冻云忽卷乱山层:忽然间,冻云像卷子般卷走了层叠的山峰。
- 中夜支筇感不胜:半夜里拄着竹杖,感到心绪不宁难以承受。
- 独倚悲歌刀作响:独自靠着悲伤地唱着歌曲,而刀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尤为响亮。
- 倦偎病骨被生棱:疲倦地依靠在床上,身体因疾病而变得棱角分明。
- 林霜暗入三更柝:树林里的霜花随着夜深而逐渐融化,直到三更时分,敲着木制警钟声才清晰可闻。
- 崖雪晴飘万帐镫:山顶的积雪在晴朗的天气中飘扬,照亮了无数帐篷。
- 欲就故人话尊酒:想要邀请老朋友一起喝上一杯美酒。
- 醉来还恐涕沾膺:醉酒后担心泪珠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军旅生活和诗人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深夜起身参加简俭堂宴会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忧郁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氛围和深刻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夜起赴宴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在军中的生活状态。他半夜起床,拄着竹杖,感到心绪不宁难以承受,这种孤独和忧郁的情绪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同时,诗人还描绘了自己独自歌唱的场景,刀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尤为响亮,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痛苦。
诗中的“林霜”、“崖雪”等意象,都暗示了诗人在军中的生活环境和季节变化。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要邀请老朋友一起喝酒畅谈,但又怕喝醉之后泪水沾湿衣襟。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在军旅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对夜起赴宴、独自歌唱、季节变化等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