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讯瓜洲夜渡

大江暮。渐远寺沈钟,津亭换鼓。趁荒荒残月,斜帆夜深渡。懵腾梦在寒潮里,浪啮船唇语。信西风、棹入菰芦,缆维霜树。
回首竹西路。剩鸦宿孤村,雁惊遥戍。星火微茫,晓色乱瓜步。数声渔笛吹秋起,往事空烟浦。正无聊,篷背潇潇细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芳讯·瓜洲夜渡》是清代诗人蒋春霖创作的一首词。此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以及深刻的人生哲思。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大江暮,渐远寺沈钟,津亭换鼓。趁荒荒残月,斜帆夜深渡。
    梦在寒潮里,浪齧船唇语。信西风,棹入菰芦,缆维霜树。
    回首竹西路,剩鸦宿孤村,雁惊遥戍。星火微茫,晓色乱瓜步。

  2. 作者简介

  •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其父尊典,官荆门州。春霖随父之任,登黄鹤楼赋诗,一时有“乳虎”之称。后因家道中落,弃举业,任两淮盐官。不久去职,移居扬州东台。同治七年(1868)冬访友途中自沉于吴江垂虹桥。
  • 著有《水云楼词》,其词作多表现了对人生、历史及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1. 主题思想
  • 《探芳讯·瓜洲夜渡》以夜渡瓜洲为背景,通过对江上夜景与江水动态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感。作品中的“残月”、“寒潮”、“浪齧船唇语”等意象,传达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内心震撼,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探芳讯·瓜洲夜渡》在刻画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作品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 意象丰富:作品中使用了“残月”、“寒潮”、“浪齧船唇语”等丰富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词的画面感和层次感增强,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意象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
  • 音韵和谐:这首词在音韵上也十分讲究,采用了平仄相间的韵律形式,使得整首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种音韵上的和谐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使得其在朗读时更加动听。

《探芳讯·瓜洲夜渡》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种情感与哲理的交融。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