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暮。渐远寺沈钟,津亭换鼓。趁荒荒残月,斜帆夜深渡。懵腾梦在寒潮里,浪啮船唇语。信西风、棹入菰芦,缆维霜树。
回首竹西路。剩鸦宿孤村,雁惊遥戍。星火微茫,晓色乱瓜步。数声渔笛吹秋起,往事空烟浦。正无聊,篷背潇潇细雨。

【注释】

  1. 大江暮:指长江。
  2. 渐远寺沈钟,津亭换鼓:渐行渐远的寺庙里沉没的钟声和渡口更换的鼓声。
  3. 趁荒荒残月,斜帆夜深渡:趁着朦胧的残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乘着小船渡河。
  4. 懵腾梦在寒潮里,浪啮船唇语:恍惚地梦见自己在寒潮中漂流,被浪花啮咬船身好像在对我说话。
  5. 信西风、棹入菰芦,缆维霜树:深信西风会将我带入菰草芦苇丛生的水边,用绳索系在霜打的树木上。
  6. 回首竹西路:回头望着竹林小道。
  7. 剩鸦宿孤村,雁惊遥戍:只有乌鸦在空寂的村庄里安歇,远处传来雁群惊起的声音,使戍楼也为之惊动。
  8. 星火微茫,晓色乱瓜步:星星点点的渔火在夜色朦胧中闪烁,晨光中迷蒙一片。
  9. 数声渔笛吹秋起,往事空烟浦:耳边传来几声渔人的笛声,吹奏起了秋天的气息,回忆中的往事如同烟波中的景色一般飘渺虚无。
    【赏析】
    《探芳讯》为宋词中写景名篇之一。作者王观,字通明,自号东乡野逸,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神宗元丰七年进士,曾官太学博士、监和州酒税,后因事谪居郴州。此词是作者任郴州司理参军时所作。全词写于一次夜晚过江的旅行途中。词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上夜色图和清冷的江岸图。
    上片首二句写旅途所见。“大江暮”,点出时间已近傍晚。“渐远寺沈钟,津亭换鼓”,则表明已到了渡头。“津亭换鼓”一语最妙,它既写出了渡头之静,又暗示出作者对这种静谧境界的感受。“趁荒荒残月,斜帆夜深渡”。两句写夜行之速。“残月”点出月色之暗,“斜帆夜深渡”则见舟行之迟。这两句与前两句相映衬,构成鲜明对比。
    下片开头三句写眼前之景。“懵腾梦在寒潮里,浪啮船唇语。”浪花拍击船身,发出阵阵声响,仿佛在对作者说话。“梦”与“语”、“寒潮”三字,都极富形象性。“信西风”以下五句写所闻所见。“信西风”、“棹入”二句,承“浪啮船唇语”而来。信以为真,遂信西风将带自己到菰芦之中。“缆维霜树”句,写缆绳系向霜打树干。“西风”,“菰芦”,“霜树”三个名词均带有浓郁的色彩感,而一个“信”字却将它们统一起来了。
    最后三句写所感所想。“回首竹西路,剩鸦宿孤村,雁惊遥戍。”回首望去,只见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只有一群乌鸦栖息在一个荒凉的村庄,远方的戍楼也被雁声惊起,久久不能平静。“星火微茫,晓色乱瓜步”,以“乱”字结束全篇,将全词推向高潮。“乱”字不仅写出了晨光的迷蒙,还写出了作者心中难以平静的激动情绪,使读者感到一种无法压抑的强烈情感在胸中回荡。
    这首词描写了一幅宁静的江上夜景图和清冷的江岸图,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通过自己的感受将这幅画卷上的静态美变为流动的美,从而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美的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