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鹭寻烟,呼鸥分雨,客愁鬓影如雪。古垒春寒,空江天远,夜潮声带呜咽。浩歌归去,记十载、荆高乍合。剑花飞舞,蜡烛光摇,银龙吹裂。
日日痛饮狂吟,博簺樗蒲,两人痴绝。春明骑马,轻红十丈,怕负故乡风月。著书珍重,料不是、寻常阔别。他时清梦,太华峰头,碧莲同折。
庆宫春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庆宫春·双桨莼波》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记游怀人之词,其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时地和缘由。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创作背景:《庆宫春·双桨莼波》的词小序详细记载了姜夔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此词写于1196年(庆元二年)冬,当时姜夔自封禺东诣梁溪张鉴别墅,行程经过苕溪、太湖、吴松江等水域,直至到达无锡。这次旅程与前作相比,更加接近自然,更显空灵之美,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艺术特色:《庆宫春·双桨莼波》展现了姜夔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造诣。该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高远的格调以及精工秀逸的词采,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全词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感慨。其语言洗练而不失生动,情感真挚而不流于浅薄,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影响:《庆宫春·双桨莼波》不仅体现了姜夔的个人风格,也代表了南宋时期词坛的一种审美取向。在宋代文人追求自然美、个性表现的同时,这首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人生、历史、自然的窗口,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姜夔巧妙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这种深刻的情感内涵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庆宫春·双桨莼波》不仅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影响了无数后来的诗人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