绡轻蘸梦,笛瘦黏愁,一片迷香雾。画堂银烛,春如海、脉脉此情不语。繁华易误。空占断、二分荒土。莫夜深、环佩人来,几点萧疏雨。
谁省芳踪倦驻。散铢衣仙麝,瑶岛归路。玉笙吹彻,招难下、帝子碧云何处。珠帘卷去。还只恐、蝶欺蜂妒。恨别来、天上人间,早乱红无主。
解语花 · 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语花二首·其一》是清代词人奕绘创作的一首词,收录在每日诗词网站中。这首作品以其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情感以及对传统节日的描绘而著称。下面将介绍该作品:
- 作者信息:
- 奕绘(1799—1838),字子章,号幻园,清宗室荣亲王永琪孙,嘉庆间袭贝勒。好风雅,喜著述,有《明善堂集》等著作传世。
作品原文:
深丛罥蝶,密叶喧蜂,荼蘼同时上架。百尺春藤,向春残、花又同时开也。长条怎把,嫌剌手、锋芒钩挂。冰雪玲珑消永昼,风味何潇洒。微风吹荡翠幕,香气中人,此景最难写。一种销魂,百千般、装点温柔声价。繁枝上下。无限相思清梦夜。断肠风雨关心事,明月芳菲谢。词意解析:
- 花开花落之景:诗中的“荼蘼同时上架”和“百尺春藤,向春残、花又同时开也”描绘了春天里植物的生命周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及生命的循环。
- 人的情感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对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 文化意义:
- 元宵节的象征意义:“上元:正月十五 元宵节”这一词牌名直接关联到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宵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人们通常会赏灯、猜灯谜、放烟花等活动,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热爱。
- 文人墨客的文化象征:《解语花》作为宋代词人的词作,其创作背景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局势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奕绘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个人情感,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深丛”、“寒玉”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 语言风格:奕绘的语言风格典雅而内敛,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同时又不失现代感。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解语花二首·其一》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动。
《解语花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艺术价值极高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艺术的视角出发,它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