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生日

二月风光正艳阳,众香国里介称觞。
莺歌似奏长生曲,燕贺同登祝寿堂。
灿烂帨应裁锦幛,宁馨儿合洗兰汤。
花神今日方泥醉,徒费人间作颂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花生日》是清朝诗人刘育英的作品,诗名“百花生日”,表达了对春天和百花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刘育英,字子文,号东篱,生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见称。
  • 作品时代: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属于清人蔡云《咏花朝》中提到的民间庆贺百花生日的情景。
  1. 诗词内容详解
  • 主题与情感:《百花生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通过对花朵、春风的描述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诗句“众芳国里寿称觥,蝶板莺簧作贺声”展现了百花竞相绽放的美丽画面,而“好趁蟠桃春酒熟,为花岁岁祝长生”则表达了人们希望花儿永远繁盛的美好愿望。
  • 艺术特色:刘育英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如将百花比作“寿称觥”、“蝶板莺簧”,通过这些生动的形象,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诗中使用了许多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和比喻,如“寿称觥”暗示着长寿与喜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特点。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历史文化价值:百花生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这个节日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已形成,但直到明朝才被正式定为法定节日。它不仅是汉族女性喜爱的节日,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花神的崇拜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文学影响:《百花生日》作为一首表达春天气息和对自然美景赞颂的诗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创作中借鉴并融入了这种自然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刘育英的《百花生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今天依然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歌,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次深刻致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