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哭宁河高文通公

千山啼杜宇。北风萧萧兮,报公归去。记别凉秋,正六飞西幸,玉京无主。二十年华,全换了、地维天柱。半世咸阳,清泪铜仙,灞陵秋雨。
春到梅花红处。问鬓雪三生,夏峰年谱。厄运龙蛇,竟一笺如谶,玉棺天路。马鬣新封,干净是、先朝黄土。谥取江淹名子,燕山万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姝媚·哭宁河高文通公》是现代诗人赵熙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友高文通公的深切哀悼。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赵熙(1892年—1968年),字秋谷,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曾为北京大学教授。
  1. 诗词内容
  • 千山啼杜宇,北风萧萧兮,报公归去。这句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凄凉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高文通公的思念之情。
  • 记别凉秋,正六飞西幸,玉京无主。这里通过“六飞西幸”和“无主”表达了高文通公的离世给诗人带来的悲痛感受。
  1. 情感表达
  • “二十年华,全换了、地维天柱。”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高文通公深厚的友情和对其一生遭遇的感慨。
  • “半世咸阳,清泪铜仙,灞陵秋雨。”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如同清泪般流淌不息。
  1. 艺术特色
  • 赵熙在《三姝媚·哭宁河高文通公》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千山啼杜宇”、“北风萧萧”等,使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
  • 通过对故友高文通公生前生活和遭遇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三姝媚·哭宁河高文通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赵熙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示了他对故友的高文通公无尽的怀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