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封庭藓。山湾抱,古祠来拜英彦。莹然水镜,南州品士,自来冠冕。
人心万古思汉。惠陵路应穿望眼。倘大年、长奠三分,降王争到刘禅。
如今石溜延秋,晴天幻雨,人醉花院。
魂兮不沫,云骑白马,宋碑犹见。梁州艳说巾扇。是丞相通家眷晚。
共断崖、灵枣相望,英雄泪满。
宴清都 · 庞靖侯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宴清都·庞靖侯祠》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赵熙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作者简介:赵熙,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后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以其抗直敢言著称于晚清时代。工诗、书、画,不填词。壬子(1912年)自沪归里后,六百日中成《香宋词》三卷。
词作原文:《宴清都·庞靖侯祠》,翠玉封庭藓,山湾抱,古祠来拜英彦。莹然水镜,南州品士,自来冠冕。人心万古思汉,惠陵路应穿望眼,倘大年、长奠三分,降王争到刘禅。如今石溜延秋,晴天幻雨,人醉花院。魂兮不沫,云骑白马,宋碑犹见。梁州艳说巾扇,是丞相通家眷晚,共断崖、灵枣相望,英雄泪满。
词作鉴赏:《宴清都·庞靖侯祠》以凝练的笔触勾勒了庞靖侯祠的古朴风貌,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祠庙中的英杰形象及其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怀念和对英烈的崇敬之情。词中“翠玉封庭藓”、“莹然水镜”等意象,生动传达出了祠庙的庄严与静谧。
文化影响: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创作,赵熙的词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庞靖侯祠的描述,赵熙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变迁与历史记忆的关系。他的词作不仅是文学作品本身,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宴清都·庞靖侯祠》作为赵熙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历史文化层面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词通过对庞靖侯祠的描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