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桂乡心,万松秋色,夜中都到愁眼。来雁传书,路绕云罗三万。料相看络角明河,定暗恼知心红线。吟卷。正巴山夜雨,丝丝点点。
不信钧天梦浅。把大地河山,月宫重换。团扇无情,苦借彦回遮面。木萧萧、九辩空悲,山淡淡、重阳未远。天晚。指芦梢鬓白,不成花片。
月华清 · 和休庵中秋见怀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华清·和休庵中秋见怀韵》是一首描写中秋节日夜晚的古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赵熙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佳节的秋色和夜空景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赵熙的这首《月华清·和休庵中秋见怀韵》,通过对中秋之夜万松秋色的描绘以及丛桂乡心的触动,展现了作者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的孤独与寂寞。诗中“来雁传书”,意味着虽然天各一方,但书信却能穿越重重困难,传达彼此的思念与牵挂。而“路绕云罗三万”,则形象地描绘了距离之遥远,如同云雾之中的道路蜿蜒曲折,难以触及。
诗的最后一句“料相看络角明河,定暗恼知心红线”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朦胧而又深远的情感氛围中。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深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无限眷恋。
《月华清·和休庵中秋见怀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鉴赏,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亲情、友情和自然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