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抵建郡

舆中忽听建昌音,此日还乡百虑侵。
衣紫已虚今世望,焚黄莫慰九原心。
穷愁恨逐风前起,感愤诗从月下吟。
曾是儿时游吊处,茫茫烟水渺难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抵建郡”是刘凤纪的《将抵建郡》中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刘凤纪对故乡深厚的情感,还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刘凤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诗歌作品多表达了对故土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作在风格上兼具豪放与细腻,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深处。

  2. 诗歌原文:《将抵建郡·其二》:舆中忽听建昌音,此日还乡百虑侵。衣紫已虚今世望,焚黄莫慰九原心。穷愁恨逐风前起,感愤诗从月下吟。曾是儿时游吊处,此时空忆梦中寻。

  3. 内容赏析:诗的第一句“舆中忽听建昌音”,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偶然听到建昌的讯息,这种突然的消息打破了旅途的平静,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第二句“此日还乡百虑侵”,表达了诗人归乡后的种种忧虑,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让他感到疲惫不堪。接下来的两句“衣紫已虚今世望,焚黄莫慰九原心”,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诗人认为自己虽身居高官显位,但无法慰藉已故亲人的心愿,内心充满了愧疚和哀伤。

  4.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索。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对过去的追念,诗人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将抵建郡”作为刘凤纪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对于生命、历史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刘凤纪文学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