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令 · 中秋夜红楼离席

镜华空满,怨红都在,旧时罗帕。早是销凝泪无多,怎留向、临歧洒?
枕上阳关催夙驾,忍今宵歌罢。从此西楼翠尊空,愿明月、无圆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春令 · 中秋夜红楼离席》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离别之情和中秋之夜的感怀的古诗。它由清代诗人郑文焯所作,全文如下:镜华空满,怨红都在,旧时罗帕。早是销凝泪无多,怎留向、临歧洒。枕上阳关催夙驾。忍今宵歌罢。从此西楼翠尊空,愿明月、无圆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因离别而感到的哀愁和孤独,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的前两句“镜华空满,怨红都在,旧时罗帕”通过描写镜中的花影和红色的丝帕,传达出诗人对往昔时光的美好记忆和深深的留恋。这种对往日时光的追忆,不仅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失去的珍视。

“早是销凝泪无多,怎留向、临歧洒”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悲愁和无奈。泪水无法止住,只能随着离别的脚步洒落。这里的“临歧洒”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分别时的不舍与哀伤。

“枕上阳关催夙驾”则揭示了诗人不得不离开的原因——为了赶往新的目的地,不得不早早启程。“阳关”在这里象征着离别,而“催夙驾”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旅途的艰辛。

“从此西楼翠尊空,愿明月、无圆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祈愿。他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月圆之夜,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和期盼。这既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留春令 · 中秋夜红楼离席》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哀愁。通过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