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孤行

十年夫殁扃书簏,岁岁曝书抱书哭。
缥缃破裂方锦纹,玉轴牙签断湘竹。
孀妇义不卖藏书,况有孤雏是遗腹。
四壁涂鸦嗔不止,十日索墨五日纸。
学俸无钱愧塾师,线脚针头劳十指。
镫昏焰短空房黑,儿读无多母长织。
败叶走地风沙沙,检点儿眠听晓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抚孤行》是清代诗人郑板桥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寡妇教养儿子的艰辛过程,展现了她的勤劳、善良与坚韧。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现状,还体现了那个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清朝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书法家。郑板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他的画作以竹石为题材,表现了一种高洁、坚韧的精神。在文学作品方面,郑板桥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抚孤行》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十年夫殁扃书簏,岁岁曝书抱书哭。
    缥缃破裂方锦纹,玉轴牙签断湘竹。
    孀妇义不卖藏书,况有孤雏是遗腹。
    四壁涂鸦嗔不止,十日索墨五日纸。
    学俸无钱愧塾师,线脚针头劳十指。
    灯昏焰短空房黑,儿读无多母长织。
    败叶走地风沙沙,检点儿眠听晓鸦。

  • 翻译
    经过十年,丈夫离世后,她紧闭房门整理书籍。书籍因年久失修而破碎,书页上的文字逐渐模糊。她不忍心卖掉这些珍贵的藏书,更担心年幼的儿子成了孤儿。家中四面墙壁都是涂鸦的痕迹,她对此感到愤怒,但也只能忍受。为了孩子的学习,她不惜一切代价找来笔墨纸张。尽管家境贫寒,但她仍然坚持让孩子接受教育,用针头细心修补线脚。夜晚,家中一片昏暗,只有灯光在闪烁,母亲在缝纫机前辛勤劳作,孩子在昏暗的房间里静静地读书。外面的风吹起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母亲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乌鸦叫声入睡。

  1. 诗歌赏析:《抚孤行》是一首充满悲悯和同情的诗作,通过对一位寡妇抚养儿子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她坚强、无私的品质。郑板桥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反思。

  2. 诗歌的影响与意义

  • 社会影响: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现状,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它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妇女生活状况的关注,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障妇女权益,实现性别平等。
  • 文化传承:郑板桥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抚孤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抚孤行》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