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念奴娇 · 莫愁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板桥的《念奴娇·莫愁湖》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的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著称。他的作品涵盖了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闻名,且诗文也颇受好评,因此被誉为“三绝”。他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位文化巨人。
诗词原文:在《念奴娇·莫愁湖》中,郑板桥描绘了莫愁湖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部分原文的引用:
-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这句表达了对古代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反思。
-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这里展现了湖水与云彩交织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诗意氛围。
-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描述了山色与水中景色的美丽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反映了诗人通过描写莫愁湖及其周边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这一句传达了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豁达看法,认为人应保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不被名利所累。
主题内容:郑板桥的《念奴娇·莫愁湖》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点的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通过对莫愁湖及其周边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想。
创作背景:郑板桥的创作往往带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情怀,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创作《念奴娇·莫愁湖》时,他可能深受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影响。
《念奴娇·莫愁湖》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重要的是,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