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江春暮

萧萧乡路往来频,一度看花一度新。
病里无端过好景,客中又复送残春。
苏台歌舞销魂梦,茂苑芳华付劫尘。
只有堤边杨柳树,年年长拂渡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胥江春暮》是清代德元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来到苏州胥口时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沉思,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德元字讷园,长洲人,有《来鹤庵诗草》。他的诗歌创作以抒情见长,语言清新脱俗。

  2. 诗词原文
    萧萧乡路往来频,一度看花一度新。
    病里无端过好景,客中又复送残春。
    苏台歌舞销魂梦,茂苑芳华付劫尘。
    只有堤边杨柳树,年年长拂渡江人。

  3. 诗词解析

  • 乡路往来频:描绘了诗人家乡道路频繁往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 一度看花一度新: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 病里无端过好景:诗人在生病时却意外地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客中又复送残春:诗人身在异乡,又迎来了春末时节,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更加强烈。
  • 苏台歌舞销魂梦:描述了诗人在苏州游玩时的欢乐心情,但这种欢乐只是短暂的,很快被现实所打破。
  • 茂苑芳华付劫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无奈和悲伤。
  • 只有堤边杨柳树:通过杨柳树的坚韧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的赞美和感慨。
  1. 艺术赏析
  • 德元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德元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含义更为深远,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德元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德元在他的生活中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 在疾病和漂泊的生活状态中,德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这些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1. 思想内涵
  • 德元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 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遭遇的沉思,诗人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 这首诗也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困难中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建议:

  • 德元的诗歌创作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深受读者喜爱。
  • 学习德元的诗歌创作技巧,可以借鉴其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象征手法。
  • 在研究德元的诗歌时,可以结合他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更深入地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胥江春暮》不仅是一部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德元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