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 用贺方回韵寄螺江大嫂二首

双扉松底江干路。但梦里、幽寻去。曾趁东风游几度。花光映槛,山光当户。款语相携处。
也应念我来何暮。误道耽吟好春句。知否病中愁若许。寥天泼墨,浓云堆絮。卧听潇潇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玉案 · 用贺方回韵寄螺江大嫂二首》是郑元昭创作的一首古代诗作。该作品以贺方回的词为韵,寄给了螺江大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下面将具体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双扉松底江干路:描绘了一幅江边景色,门前有两扇门,位于松树底下的江边道路。
  • 但梦里、幽寻去: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也常常怀念着与螺江大嫂的幽会,渴望再次相会的心情。
  • 曾趁东风游几度:回忆过去与螺江大嫂一起趁着春风游玩的情景,充满了浪漫和温馨。
  1. 作者介绍
  • 郑元昭:清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在后世留下了众多作品,其中《青玉案 用贺方回韵寄螺江大嫂二首》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诗意世界。
  • 情感真挚:诗人对螺江大嫂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展现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意。
  • 艺术手法高超:运用拟人化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作为古代诗词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历史传承:承载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和历史记忆,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 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爱情的珍视和追求,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松树、江水、梦等,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优美:诗句用词考究,韵律和谐,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

《青玉案 · 用贺方回韵寄螺江大嫂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