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寄雏蝉

西风瑟瑟,恁中秋才过,晚寒微逗。桂已吹香丛菊蕾,又近重阳时候。越渚蝉寒,吴天雁老,感序添怀旧。夜窗闲话,烛花弹落残漏。
记否巷陌斜阳,柴门共倚,小立沉吟久。一去星霜成五换,独自香残人瘦。念熟金经,书谙玉箸,日课娱慈母。愁余含睇,梦中还想携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寄雏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词作。《百字令·寄雏蝉》由清末至民国时期词人郑元昭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及人间情感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百字令·寄雏蝉》的作者郑元昭,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记载。作为林则徐外曾孙女,她继承了深厚的家学渊源。郑元昭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上,还有《浣兰词》等作品的传世,体现了她在古典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2. 作品原文:《百字令·寄雏蝉》中,“西风瑟瑟,恁中秋才过,晚寒微逗”这几句描绘了秋季时节西风吹拂的情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秋意渐浓。接着,“桂已吹香丛菊蕾,又近重阳时候。”描述了桂花的香气弥漫,菊花逐渐绽放的时节,暗示着中秋节的到来。

  3. 情感表达: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命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越渚蝉寒,吴天雁老,感序添怀旧”一句,通过对比越地的蝉声寒冷和吴地的雁鸣声老,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怀旧情绪。这种怀旧之情,不仅仅是对季节变迁的感受,也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

  4. 词作鉴赏:词中的“念熟金经,书谙玉”,展现了郑元昭对宗教文化的尊崇以及对文字的热爱。同时,“教人爱恋,香清翠箔垂昼”则表达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珍视,尤其是对于能够唤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事物。

《百字令·寄雏蝉》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观的词,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