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登清凉山

科头直上翠微亭,吴甸诸峰向我青。
新霁云归江浦暗,晓风浪入石头腥。
忍饥方朔非真隐,避地梁鸿自客星。
意气频年收拾尽,登高何事叩苍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孝胥并非无法回答,而是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九日独登清凉山》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登高望远,感慨万千的诗作。诗人郑孝胥在这首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他是晚清同光体闽派的领军人物,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诗人。光绪八年(1882),郑孝胥以举人身份进入仕途,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最终升至湖南布政使。在担任湖南布政使期间,他参与了伪满洲国的创建,并因此受到世人的非议。

  2. 诗歌原文:科头直上翠微亭,吴甸诸峰向我青。新霁云归江浦暗,晓风浪入石头腥。忍饥方朔非真隐,避地梁鸿自客星。意气频年收拾尽,登高何事叩苍冥。

  3. 诗歌鉴赏: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清新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其中“科头直上翠微亭,吴甸诸峰向我青”两句,形象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之景,青山绿水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然而,面对社会的污浊与个人的困境,诗人不禁感到失望和无奈,“忍饥方朔非真隐,避地梁鸿自客星”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现实生活的无力感。最后两句“意气频年收拾尽,登高何事叩苍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九日独登清凉山》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郑孝胥个人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