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登陶然亭

春来料理唤吟朋,暖日江亭便可登。
林杪山光能映酒,芦根泉脉欲消冰。
闲曹踪迹人谁觉,老辈追陪我亦曾。
犹有后山同刻意,故应风味爱盲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日登陶然亭》是一首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古诗。《人日登陶然亭》是郑孝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清代诗歌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仕至湖南布政使等。有《海藏楼诗》传世。
  • 创作时间:庚寅,即清光绪年间的一个春天。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春来料理唤吟朋,暖日江亭便可登。林杪山光能映酒,芦根泉脉欲消冰。閒曹踪迹人谁觉,老辈追陪我亦曾。
  • 译文:春天来临,料理声唤来了吟游的朋友,温暖阳光下的江边的亭子便可以登上。林梢的山上景色明亮如画,映照在酒杯里;芦根下的小溪泉水脉脉,仿佛要融化了冰块。悠闲的官员们,谁还能察觉到这美景?只有年长的人追陪过我,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人日登陶然亭》采用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喜悦。诗中“春来料理唤吟朋”表达了春天到来时人们聚在一起吟咏、欣赏自然的美好时光;而“暖日江亭便可登”则描绘了一幅温暖阳光下的江边美景,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馨和惬意。
  • 文化意义:《人日登陶然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自然景观描写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所体现的闲适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和谐生活的理念。在当代社会中,这首诗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享受自然之美。

《人日登陶然亭》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和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深入研究和品味这首诗,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