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料理唤吟朋,暖日江亭便可登。
林杪山光能映酒,芦根泉脉欲消冰。
闲曹踪迹人谁觉,老辈追陪我亦曾。
犹有后山同刻意,故应风味爱盲僧。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全诗如下:
人日登陶然亭
春来料理唤吟朋,暖日江亭便可登。
林杪山光能映酒,芦根泉脉欲消冰。
闲曹踪迹人谁觉,老辈追陪我亦曾。
犹有后山同刻意,故应风味爱盲僧。
注解:
- 人日:古代以正月初一为“人日”。这里指诗人在新年里登上陶然亭。
- 料理:安排、准备。
- 吟朋:即“吟侣”,指一起作诗的朋友。
- 暖日江亭便可登:意思是在温暖的阳光下,江边的亭子就足够好登临了。
- 林杪:树梢。
- 山光:山景。
- 芦根泉脉欲消冰:形容泉水清澈,像冬天的冰块一样透明。
- 闲曹:官署闲散的部门。
- 老辈:年长者。
- 后山:此处泛指山林,与前文的“林杪”呼应。
- 刻意:用心去做某事。
- 盲僧:这里指的是僧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春佳节时攀登陶然亭的喜悦心情。首句“春来料理唤吟朋”,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让人忙碌起来,同时也召唤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二句“暖日江亭便可登”,则表达了在这样的温暖阳光下,江边的小亭子显得十分宜人,让人不自觉地想要登高赏景。
“林杪山光能映酒,芦根泉脉欲消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树林的顶端和山峦的倒影在水中闪烁,仿佛美酒一般诱人,而泉水清澈如冬日的冰晶,给人以凉爽之感。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闲曹踪迹人谁觉,老辈追陪我亦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感慨。他感叹自己的足迹无人察觉,但那些年长者也曾陪伴着他一同度过。这种怀旧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和有意味。
最后两句“犹有后山同刻意,故应风味爱盲僧”,则展现了诗人对后山景色的热爱,认为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同时,诗人也提到了他对盲僧的喜爱,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专注于内心的修行。这些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