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雨中与陈笙陔夜坐

宣南五月翻阶雨,二客虚堂坐渺然。
聊喜素心共今夕,忽惊浪迹近中年。
清谈忍刺当时事,归梦贪寻自在眠。
来日闭门同索句,便从正字证诗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官学雨中与陈笙陔夜坐》是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宣南五月翻阶雨”开篇,生动描绘了当时的景象,接着通过“二客虚堂坐渺然”,表现了作者和朋友在雨中的闲适状态。诗中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郑孝胥,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一位在清末民初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是晚清时期同光体闽派的领军人物,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生平和政治经历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而他的诗歌创作则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郑孝胥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追求严谨工整,更在内容上体现了深沉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官学雨中与陈笙陔夜坐》这首诗中,郑孝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事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情感的矛盾性。

郑孝胥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雨天的描写,隐喻了时代的变迁和自己心境的变化。这种从个人到社会的扩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力。这种跨越个体到社会的表达方式,展示了郑孝胥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考。

《官学雨中与陈笙陔夜坐》不仅是郑孝胥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块重要拼图。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其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于研究清末民初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