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车声不厌迟,寻春聊赴好花期。
园林客里重游地,风日樽前绝艳思。
孤宦正堪栖物外,壮年转易触儿时。
阿翁轶事谁能说,感激初闻访友诗。
冯园看牡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冯园看牡丹》是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郑孝胥个人的情感和审美,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色与文化氛围。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人们往往会思考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例如,郑孝胥的《冯园看牡丹》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和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冯园看牡丹》中,“出郭车声不厌迟”描绘了诗人远赴牡丹观赏地时的从容与期待。这种描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超然和淡泊。
从艺术手法上看,郑孝胥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却能表达深刻情感的写作技巧。诗中“孤宦正堪栖物外,壮年转易触儿时”这两句,通过对比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和童年时光的无忧无虑,突显了中年生活的复杂感受。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深度,还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了解郑孝胥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冯园看牡丹》的意义。郑孝胥生于清朝光绪八年,早年即有文采,曾历任日本各地领事等职,直至成为湖南布政使。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经历了从官场到民间的转变。这种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他在诗中写道:“园林客里重游地,风日樽前绝艳思”,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曾经的官员,对自由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冯园看牡丹》不仅仅是一首诗,而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见证。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并通过细腻的文字传达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与追求。对于欣赏这首诗的读者而言,深入理解郑孝胥的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