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
蛮菊那知佳节重,霜林也傍醉颜酡。
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
爱宕山头三客望,乡愁谁似舍人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
蛮菊那知佳节重,霜林也傍醉颜酡。
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
爱宕山头三客望,乡愁谁似舍人多?
文学作品《九日爱宕山登高同秋樵袖海》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作品原文:
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
蛮菊那知佳节重,霜林也傍醉颜酡。
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
爱宕山头三客望,乡愁谁似舍人多?
作者简介:
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官至湖南布政使。
诗歌鉴赏: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爱宕山登高时的心情,以及他对于节日的感悟。诗人用“秋怀”开篇,描绘了自己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同时暗示了他对登高的期待。随后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菊花与秋天的关系,以及自己对重阳节的重视。诗人还提到了海边的景象,以及海上帆船的结束和夕阳的落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最后一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郑孝胥的《九日爱宕山登高同秋樵袖海》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和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