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
蛮菊那知佳节重,霜林也傍醉颜酡。
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
爱宕山头三客望,乡愁谁似舍人多?
郑孝胥的《九日爱宕山登高同秋樵袖海》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登高习俗和自然美景的诗作。下面将按照要求进行逐句释义:
- 诗句解读: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景色的深沉情感和对登高活动的期待。“闭户”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秋天闭门不出,而“兀嵯峨”形容山峰峻峭,引人入胜。通过“都付登临眼底过”,诗人表示所有的景象都在他的眼中一览无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诗句解读:蛮菊那知佳节重,霜林也傍醉颜酡。
- 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重阳节传统习俗的淡忘与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蛮菊”可能指的是非传统的菊花,可能是野菊或是其他品种,这里强调了节日中应珍惜和庆祝的传统。“霜林”则是描述树木经霜打后色彩斑斓的景象,而“醉颜酡”则形象地描绘了因欣赏美景而面带酒意的情景。
- 诗句解读: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
- 此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海滨落日图景。“楼西地尽”意味着诗人所处的位置能够远眺大海,“邻斜日”则是指太阳即将落向海平面的一刻。“海上帆收”可能指海上的船只已经收起帆蓬准备停泊,而“展夕波”则描述了海面上夕阳映照下的波光粼粼。
- 赏析:郑孝胥的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古人交流时的文化共鸣。诗中的自然描写细腻而真实,不仅捕捉了秋天的萧瑟之美,更通过节日习俗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的深厚意义。
郑孝胥的《九日爱宕山登高同秋樵袖海》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述,更是对生活哲学的一种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传统习俗的深刻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首诗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与审美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追求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