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得严又陵书却寄

江汉荡荡首重回,北书含泪湿初开。
忧天已分身将坠,感逝还期骨易灰。
阙下惊魂飘落日,车中残梦带奔雷。
吾侪未死才难尽,歌哭行看老更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口得严又陵书却寄》是清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戊戌年。这首诗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命运交织的写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郑孝胥,字爱山,一字孝胥。他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重要文人,曾任多个要职,包括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等,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江汉荡荡首重回,北书含泪湿初开。忧天已分身将坠,感逝还期骨易灰。”。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与挑战,郑孝胥作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其内心充满了忧虑与不安。
  • 个人境遇:郑孝胥的家国情怀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以及对逝去时光的哀思。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郑孝胥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江汉荡荡首重回”中的江汉象征着国家的河流,暗示着历史的洪流和时代的变迁。“忧天已分身将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和忧虑。
  • 语言风格:郑孝胥的语言简洁而精炼,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歌既有力度又不失美感。

《汉口得严又陵书却寄》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郑孝胥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