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回首齐名日,党禁寒心被锢年。
共道滂膺关世变,岂知华管杂时贤。
功名气尽鸢肩外,词赋魂销鵩臆前。
谁向不周山上望,吞声帝座独流天。
闻文芸阁同年以八月二十四日卒于萍乡感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文芸阁同年以八月二十四日卒于萍乡感赋》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去世的哀悼和对其一生的感慨。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侯人。郑孝胥在晚清时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书法家。他工诗能书,为同光体诗歌的宣导者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海藏楼诗集》,这些作品展示了郑孝胥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闻文芸阁同年以八月二十四日卒于萍乡感赋》中“公车回首齐名日,党禁寒心被锢年”描绘了闻文芸阁与郑孝胥共同经历的政治风波,两人在科举考试中齐名,却因政局变化而遭受压抑。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共道滂膺关世变,岂知华管杂时贤”反映了闻文芸阁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郑孝胥才华的认可与赞赏。这种对比体现了文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命运和选择。
“功名气尽鸢肩外,词赋魂销鵩臆前”表达了闻文芸阁对于个人功名的追求和理想破灭的情感体验。这里的“鸢肩”比喻志向高远但最终未能实现的人,“鵩臆”则暗指诗文创作中因理想受挫而产生的悲愤情绪。这句诗反映了闻文芸阁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文学艺术价值的坚持。
《闻文芸阁同年以八月二十四日卒于萍乡感赋》不仅记录了一个文人与友人的离别之痛,也深刻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微妙关系。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朋友逝去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群体命运的反思和思考。